您好,欢迎您来到动库商城购物! 登录 免费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2-2012(三)
商城资讯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2-2012(三)

发布日期:2021-05-20 15:14:08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2

2002年,因为没有奥运会和世乒赛这两大顶尖赛事,中国乒丘球队的主要比赛任务只有亚运会,队伍难得地进入了“训练年”。第一期杂志上刊登了国家队全体教练会议,确定了“训练改革、人才梯队建设和完善竞争机制”的年度任务。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特别提到了“无遮挡发球”,“针对2002年9月份开始实施的新的发球规则,中国队这次一定要提早下手,在各种发球技术上下足功夫,让运动员在训练中实验和执行。从2002年1月份开始,国内比赛将采用新的发球规则,要求裁判员用最严格的标准进行判罚”。

无遮挡发球的实施,也间接加速了中国乒乓球队的人员更迭,7月份,大满贯选手刘国梁以运动员和国家队教练助理的双重身份参加了美国公开赛,随后亚运会前的正定封闭训练,刘国梁告别了运动员身份,正式被任命为国家队教练员。第八期的“刘国梁专栏”中,他第一次谈到了当教练员的感受:“当场外教练和自己打球完全不一样,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知道可以打什么技术为主,能够打到什么位置上。而当场外教练,你面对的是不同能力的队员,有时你希望他接发球接到某个位置上,可他就是打不到那儿,你希望他使用某种技术,但他的能力很难达到要求,这就是当运动员和当教练的不同。”

由于“无遮挡发球”的不确定性,中国乒乓球队在釜山亚运会前定下了“保四争五”的保守目标。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中国队最终仅拿到了三枚金牌,女团决赛不敌朝鲜队,女双决赛张怡宁/李楠负于韩国搭档,混双和男双都没能进入决赛。第十一期杂志完整地还原了釜山亚运会的情况,时任总教练蔡振华在笔记中写道:“女团意外失手让人大吃一惊,心情当然沉重。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胜利者只有一个。看半决赛时,队员们说朝鲜队比日本队好打,与朝鲜队比赛心里比较有底。现在看来队员们从思想上有点轻敌,对场上可能出现的困难准备不足,当对方搏杀时,队员们的应变能力不强,比较保守。亚运会之前,我们没有仔细想过在哪一项上会遇到困难,而是对整个局势出现不利的局面有了最坏的打算,

这次输的都是我们的优势项目,我感觉中国队这么多年的成绩使我们处于明处,人家对我们的技术、战术研究比较多,再加上人家敢于搏杀,11分制又缩短了比分差距,所以我们输了。”

金山亚运会后,中国男乒在济南世界杯上又遭遇了沉重的打击,波尔接连击败了王励勤和孔令辉,拿到了自己第一个世界杯冠军。釜山受挫加上男子世界杯失利,蔡振华在第十二期杂志上介绍了中国队的情况,“眼下中国乒乓球队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必须及时制止这种下滑势头,否则,一旦在世界大赛中失利再去翻身,要走很长的路。国际乒联在两年内连续三次修改规则,对中国队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大球,中国队尚有一年多的时间‘备战’,因此适应得较好,而对于另外两项新规则尚未找到规律,工作做得不够细。原为无遮挡发球的影响要大于11分制,后来才知道影响更大的是11分制,它的实行使中国队产生了质的变化。”

不平静的2002年结束后,中国乒乓球队将迎来新的征程,《乒乓世界》也将告别黑白时代,以全新的面貌进入2003年。为了提前给读者一个直观的印象,2002年第十期,杂志第一次尝试做了一本全彩版本的试刊,这本试刊便是2003年的样本。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3

2003年,《乒乓世界》彻底告别了黑白时代,变成了全彩月刊。杂志栏目也随着时代变化进行了更迭,增加了更适合于彩版杂志和时代生气的“风雨流年”“赏球”“产品秀”等崭新栏目,每期内容扩充为72页。

彩版的加持下,第二期杂志以“图集”形式完整记录了“纪念中国乒乓球队建队50周年系列活动”,中国乒协主席、本刊主编徐寅生在座谈会上谈到:在中国乒乓球队的战斗历程中,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丰富我国人民的政治文化生活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对我本人在乒乓女队的讲话所作的批示,掀起了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热潮。7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努力贯彻党中央的决策,积极开展乒乓外交,为打开中美两国交流大门,进而改善世界政治格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还孕育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人生能有几回搏’‘胜了从零开始’‘我是代表集体领奖的‘打出风格,打出水平’‘创新才有生命力’等一系列实践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警句、格言,被人们经久传颂,成为社会的共有财富。

2003年,《乒乓世界》彻底告别了黑白时代,变成了全彩月刊。杂志栏目也随着时代变化进行了更迭,增加了更适合于彩版杂志和时代生气的“风雨流年”“赏球”“产品秀”等崭新栏目,每期内容扩充为72页。

彩版的加持下,第二期杂志以“图集”形式完整记录了“纪念中国兵乓球队建队50周年系列活动”,中国乒协主席、本刊主编徐寅生在座谈会上谈到:在中国乒乓球队的战斗历程中,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对丰富我国人民的政治文化生活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对我本人在乒乓女队的讲话所作的批示,掀起了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热潮。70年代,中国乒乓球队努力贯彻党中央的决策,积极开展乒乓外交,为打开中美两国交流大门,进而改善世界政治格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还孕育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人生能有几回搏’‘胜了从零开始’‘我是代表集体领奖的’‘打出风格,打出水平’‘创新才有生命力’等一系列实践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警句、格言,被人们经久传颂,成为社会的共有财富。

2003年上半年,SARS肆虐期间,中国乒乓球队在河北正定备战巴黎世乒赛,第五期杂志以“刘国梁专栏”“封闭训练扫描”“世乒赛对手篇”“观战指南”四个维度完成了世乒赛备战专题。5月13日下午,为了表达对奋战在防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崇敬,编辑部将两张崭新的双鱼乒乓球台送至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希望他们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挥拍锻炼,保重身体。

47届世乒赛,单项赛和团体赛正式“分家”,2003年进行的单顶赛,中国乒乓球队从巴黎带回了女单、男双、女双和混双4座冠军奖杯,而最具分量的男单冠军被奥地利人施拉格获得。杂志第六期,首次以教练员身份参加世乒赛的刘国梁在专栏中提到:“对我来说,要仔细琢磨的一个更重要的课题是,实施11分制以后,比赛确实越来越激烈了,与以往所有的世界比赛相比,这次无论是做临场指导还是在场外观看,我感到紧张的时候越来越多,无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比历届都要紧张。这次输球,包括马琳、王励勤,大部分人的问题都出在这上面,我觉得这是我们教练员最需要解决的。”施拉格将圣·勃莱德杯留在欧洲大陆的同时,“中国制造”也在巴黎大放光芒,由红双喜引领的赛场视觉革命,成功开启了世界性乒乓球器材改革的帷幕。这场革命缘起于悉尼奥运会,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向红双喜公司董事长黄勇武和总经理楼世和提出一个课题:怎么把乒乓球比赛好好包装一下,最好把球台也改一改。黄勇武和楼世和从小学课文里拱形的赵州桥上得到灵感,以拱代腿的球台造型就这样诞生了。巴黎世乒赛,红双喜彩虹球台、轻型挡板加上红蓝配色,让巴黎世乒赛成为了“最美的一届世乒赛”。

施拉格在世乒赛男单领奖台上的画面,成为了第六期的杂志封面图;在他之后,第七期杂志推出全面展示瓦尔德内尔的《老瓦特辑》;第九期杂志,我们又把世乒赛男单亚军朱世赫放到了封面上;再加上第十二期封面上的韩国男队(刘南奎、金择洙、柳承敏、吴尚退),全年共4期封面为外协会选手,这也是历年最多的一次。

47届世乒赛后,各站公开赛、全国锦标赛、乒超联赛接连展开,一批1982-1984年出生的选手纷纷站了出来。这一茬选手从年初王皓一人领跑,到世乒赛后各方争鸣,杂志第十一期推出了“六小龙”的概念:王皓、陈、邱贻可、郝帅、张超、单明杰。男队主教练刘国梁点评道:“世乒赛上表现出色的邱贻可,近期成为新亮点的陈记,还有张超、单明杰、郝帅,都具备了一定的冲击力。他们中究竟谁能冲上主力位置,就看这一两年能否有全方位的飞跃,这也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验。队里鼓励年轻运动员间的竞争,也会给他们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4

继2000年之后,中国乒乓球队时隔4年又一次迎来了“双大赛年”—3月份的卡塔尔世乒赛团体赛以及8月份开始的雅典奥运会。

漫长的50天封闭训练后,中国队踏上了卡塔尔的征程,没有想到的是,被普遍认为将会遇到严峻挑战的男队比较顺利地拿到了冠军,被视为“难觅对手”的女队则经历了极大波折一—半决赛和日本队的比赛,中国队苦战至决胜盘才惊险过关。赛后,时任总教练蔡振华指出了女队暴露出来的问题:“队伍管理还有待加强,目前还不够严格,管理方式也需要提高。第二是训练手段和方法要进一步改善,要培养符合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潮流的运动员,也就是要促进女子技术男性化;训练的手段要保证参赛队员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尤其是在遇到困境时。”

卡塔尔世乒赛结束不久,中国乒乓球队公布了雅典奥运会预选赛的参赛名单,王皓和牛剑锋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奥运三号”。虽然参加单打的6个人中,只有王楠有过奥运会单打参赛经历,但蔡振华对这支年轻队伍充满信心:“从以往的比赛来看,第一次参加大赛的运动员往往能取得最好的成绩,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1996年奥运会上,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刘国梁夺得男单和男双两项冠军。年轻的运动员对奥运冠军有着强烈的渴望,虽然他们的经验少一些,但我对他们抱有很大信心。”

单打名单出炉后,男双阵容又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困境。从3月17日第一次对外公布名单——王励勤/阎森、马琳陈记,到4月11日临时变阵——孔令辉/王皓、马琳/陈纪,本刊主编夏娃在第五期杂志用《残酷日记》记录了这份男双名单产生的全过程。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在专栏中谈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

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坚强、心理比较稳定的。做运动员的时侯,我拿过所有的冠军,当教练以后,我带队拿到了世兵赛团体冠军;我也跌进过低谷,在马来西亚世乒赛团体决赛上丢了两分,导致全队落败。在这些时候,我都没哭过。可是看完王励勤/阎森和马珠/陈无的“生死战”,我真的忍不住了,因为这场比赛里面有太多感情的东西,大家都非常努力,到这种时候,任何一对落选,我都会非常不忍心,都会非常看不下去。

雅典奥运会的残酷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想像,4个项目的决赛均为“中外对决”,这也是奥运会史上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中国队拿到了三枚金牌,分量最重的男单冠军被韩国选手柳承敏获得。蔡振华在第九期奥运专题中《球台上已经没有死角,死角在心里》中总结道:“本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国队获得了三枚金牌,我作为总教练,对这个成绩和整个队伍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次比赛与往届任何大赛不同的是,从第一天上场开始,我们就遇到了对手强有力的挑战,两天打下来,已经无路可退,到了再输一场就意味着丢一枚金牌的地步,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的队员能够顶住,最后在四个项目中夺得三项冠军,我觉得非常不易。能顺利地拿到冠军固然好,但是遇到困难时,这个集体仍有战斗力,这一点也非常可贵。”

女队教练李集也讲述了女单冠军张怡宁在过去4年从落选悉尼奥运会到46届、47届世乒赛连续冲顶未果,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在奥运会上能拿冠军的通常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什么苦难都经历过才拿到;另一种是天不怕地不怕地头一次参赛就拿了。张怡宁是前一种。4年磨砺,她所有的错误都犯过。”


2004年,杂志也第一次启用了“完全Where”和“风云When”的专题,分别是第八期的《完全雅典》和第十二期的《风云2004》,这也成为了此后固定的“年度系列”。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5

2005年,世乒赛第三次来到中国,《乒乓世界》也迎来了新的变化——扩版(增至112页+4封),变骑马订为平口订,同时进一步明晰人物、赛事、技术、器材四大板块的功能。

从天津到上海,飞机不到两个小时,而乒乓球却走过了整整十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在第三期和第四期推出了“乒坛十年”专题,从“偶像十年”、“幕后十年”、“我们这十年”、“球迷十年”、“技术十年”、“器材十年”等维度,记录了从天津世乒赛到上海世乒赛这十年间的风云流转。

编辑部也得到上海世乒赛筹委会的委托与授权,负责编辑制作、出版销售上海世乒赛唯一的官方赛事纪念册。内容包括:风云人物篇、历史资料篇、潮流技术篇、上海世乒赛、组委会专题,并且随书赠送一张特别制作的《世乒赛十年》经典战例光盘。中乒协主席、本刊主编徐寅生说:“我当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参加了21届世兵赛,每届世兵赛组委会都做一本官方纪念册,但是能够到达乒乓球爱好者手中的,这还是第一次。”

第五期的世乒赛赛前刊中,我们同雅典奥运会前一样,邀请到足够资深、足够知名的专业人士,对世乒赛作出预判。其中球迷们最关心的问题是:2003年被施拉格捧走的圣·勃莱德杯,这次将属于谁?得到的答案是,王励勤最有可能拿到男单冠军。而这个预测在上海世乒赛上得以成真,继巴黎世乒赛和雅典奥运会男单冠军旁落后,王励勤终于捧起了圣·勃莱德杯,中国队也拿走了全部五枚金牌。第六期《完全上海》给我们还原了比赛的很多细节,刘国梁在专栏中颇为感慨地表示:

我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上到蔡指导,下到男队所有教练员和运动员。我也经常失眠,经常在各种场合乃至夜深人静的时候思索,为什么奥运会前大家准备得那么细致,练得那么苦,却依然没有获得一个完美的结果呢?回忆起备战奥运会到奥运会丢失男单冠军,再到奥运会后我们男队众志成城、卧薪尝胆重夺男单桂冠的过程,在上海世乒赛之后,那种艰辛和付出,突然都变成了一种欣慰和一种责任。

上海世乒赛后,乒超联赛拉开了幕布,8月20日在日本冈山县举行的一场“鲁能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本刊记者随辽宁本钢前往日本,见证了中国乒超联赛迈向海外大门的历史时刻。乒超联赛后,十运会又燃起了战火,这届全运会的精彩也出乎了刘国梁的预料,他直言比赛对抗的激烈程度已经跟奥运会、世乒赛非常接近了。来自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的记者吉纳罗·博扎全程观看了这一乒乓盛会,他在第十一期“十运专题”中写道:“我首先想到的是,在乒乓球赛场看不到一名外国教练、运动员或记者(当然除了我之外)。有人经常纳闷,为什么欧洲人打不过中国人?这就是答案:他们缺席了这样精彩的比赛。但欧洲人对此并不在乎,他们视而不见。我并不是惋惜他们没能看到像全运会这样世界上最精彩的比赛,而是遗憾他们错过了看到这项运动的未来。因为,从这些年轻的中国选手身上,你能理解甚至能感受到世界乒乓球将会发生什么。”

11月16日,在蔡振华的主持下,中国乒乓球队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竞聘主教练,男一队主教练竞聘者刘国梁,女一队主教练竞聘者施之皓、乔红,男二队主教练竞聘者陈彬、方文,女二队主教练竞聘者韩华、齐宝香和张琴,先后上台做了竞聘报告。第十二期杂志上按照发言顺序摘录了报告内容。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6

进入2006年,《乒乓世界》再度升级扩版,2005年的32开小册子将被一本小16开的副利所取代,其版面扩大了近一倍,同样是32而。这样,以16开计算,连同封面封底,新一年的杂志成���多达148页的全彩月刊。

对于中国乒乓球队来说,2006年的主要任务是第48届不来梅世丘寒团体赛,但是因为北京奥运会逐步临近,这一年注定不会轻松。在第一期杂志上,我们推出了“2008预备役扫描”专题,继“六小龙”后,再一次推出了“七小凤”的概念:曹臻、李晓霞、范瑛、常晨晨、彭陆洋、丁宁、刘诗要。

也是在这一期,杂志首次出现了“施之皓专栏”,成为女队新帅后的他在专栏中提到:“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了确保胜利,能让我选择的余地并不大,我只希望通过夺金、冲金、后备三个集群的建立,到2008年以后我们队伍中的打法能够比较健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竞技体育的生存法就是优胜劣汰,什么打法赢球就是什么打法,两面反胶相对容易一些,我们第一集团中就是清一色的两面反胶,希望这种局面在后备集群中能得到改善。”

2月6日大年初九,男、女队“直通不来梅”选拔赛开战,打开了一向封闭的国家队大门,残酷而激烈的“内战”以全程直播的方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第三期“大循环日记”中记录了这么一个细节:在与陈记的比赛中,马龙反手位在中台相持时,左脚外侧意外拉伤,接受了简单治疗之后再度上场,尽管全场观战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但马龙还是输了。当日比赛结束后的全队总结中,刘国梁意外地当着直播镜头严肃批评了马龙,并举了悉尼奥运会男单决赛孔令辉受伤后击败老瓦的例子,“比赛中,手伤、脚伤,脑子没有伤,思想没有伤,所以我们的队员必须顶住,在对手面前不能表现出你很痛苦,不能让对手看出你的顾虑”。

第五期“不来梅攻略”中,我们把男团征途的最大威胁投给了波尔和柳承敏,女队主教练施之皓则在专栏中直言有98%的把握捧回考比伦杯。果然,在不莱梅世乒赛上,波尔和柳承敏在半决赛和决赛给

中国队炮制了巨大困难,王励勤分别击败两人助队登顶;女团之争则显得有些平淡,中国队3比1击败了中国香港队赢得冠军。不来梅世乒赛的台前和幕后,都完整地记录在了第六期“完胜不来梅”中。

2006年对于曾经的“双子星座”来说,同样有着一份特殊的记忆。

8月18日,刘国梁和王瑾完成了相约已久的婚礼,第九期杂志,我们记录了婚礼现场上令人动情的一幕幕,并通过对话王瑾,还原了这段“瑾玉梁缘”的爱情故事。

11月11日,孔令辉在全国锦标赛上以3比4负于张继科,无缘男单8强,这场比赛后的第二天,2006年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述职与竞聘会议上,孔令辉正式宣布退役,“这几年我几乎一直都处在一种矛盾之中。虽然内心一再叮嘱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但是现实中我面对的好像都是困难,困难,很困难。但是无论怎么艰难,我对乒乓球事业的执着始终没有也不会改变,于是我开始思考,我是不是应该改换一种方式去继续我的事业呢?”

第十二期,我们推出了孔令辉专辑,做这本专辑的初衷不是为孔令辉,而是为了他的球迷。夏娃在《“辉”之不去的感动》一文中写到这样一个细节:10月17日,阁森为儿子摆满月酒。也许是因为第二天,在自己31岁生日的时候将跟国家女队去正定,开始真正意义上“二次创业”,孔令辉不仅自己喝了很多酒,还不停地给别人敬酒。明知我不胜酒力,他还是给我倒了满满一杯红酒,端着同样一满杯酒,孔令辉说:“十年了,你是最了解我的球迷的,我觉得对他们,仅仅说一句‘感谢’,实在太轻了……”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7

2007年1月8日至9日,全国乒乓球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这次会议也被蔡振华称为“2008年奥运会之前我国乒乓界的一次总动员”。时任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在会议上针对北京奥运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队最多只能报3人参赛。这种赛制对中国队的影响主要有四点,一是难以发挥出人数的优势,使我们参加世乒赛的“人海战术”失效;二是胜负的偶然性比过去增加;三是限制了我们的专业化作战优势,因为这种赛制要求参赛的3名运动员必须具备既能打双打、又能打单打的能力;四是减少了排兵布阵的灵活性。

带着这四个问题,中国乒乓球队迎来了北京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单项大赛——第49届萨格勒布世乒赛,除了夺回5枚金牌的任务,一场关于奥运人选之争的“暗战”也在悄然展开。

过程不必赘述,王励勤以两个4比3击败了柳承敏和马琳,第三次夺得世乒赛男单冠军,小将郭跃连胜张怡宁和李晓霞女单夺魁。双打复制了雅典奥运会的结果,马琳/陈记和王楠/张怡宁分获男女双打冠军。王励勤/郭跃则成功蝉联了混双冠军。更多细节、更多电视镜头外的故事,我们都记录在了第七期“完全萨格勒布”专题中。

从奥运人选的竞争来看,“二王一马”几成定局,女队方面,张怡宁和新科冠军郭跃悬念不大,另外一个席位的竞争就集中在了王楠和李晓霞之间。施之皓在专栏中谈到了王楠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的要求不是要有一个焕然一新的王楠,她只要能够保持就好,其实她的保持就是在不断提高,因为她不提高的话肯定保持不住。王楠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队伍的整体实力在提高,年轻队员在往上走,对她来讲是一种促进,但是如果她处理不好的话,也是一种刺激。”

王楠和李晓霞的竞争在9月份的女子世界杯上告一段落,王楠在决赛中4比1击败张怡宁,拿到了自己的第4座世界杯,也是个人的第21个世界冠军。这次夺冠,打消了外界对王楠的种种质疑,在人选竞争中开始领跑于李晓霞。第十一期杂志还原了王楠夺冠的全部过程,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

这一年多来我的状态保持得不错,这个冠军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尤其对于备战明年奥运会而言。”赛后王楠显得比较平静,一如她以往的淡定。“认真考虑之后,我觉得2008年自己还是应该去争取。去年底,我整个人就开始踏实地为北京奥运会做准备。

王皓也在世界杯上实现了个人的一大突破,面对连续淘汰了马琳和王励勤的柳承敏,王皓直落四局击败对手,拿到了个人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刘国梁在专栏中也给予了王皓充分的肯定:通过这次世界杯的洗礼,王皓又上升了一个层次,逐渐走向成熟。他能从2004年的阴影中走出来,取得今天的成绩不是一天两天得来的,而是需要积累、需要时间、需要一次一次的成功。他经历了身体上、思想上、心态上的多重煎熬和磨练。王皓是比较坚强的运动员,他屡次打进决赛,屡次失利,但这些没有影响他的信心。他给对手的感觉不是一次比一次软,而是一次比一次强大。世界杯冠军是他付出和努力的结果,这让他的信心增强了,让质疑他的人、关心他的人,都看到了他的进步。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8

2008年,国球迎来百年盛世,《乒乓世界》再一次进行了升级,大幅扩版至全彩160页。前两次进行大幅升级还是在2003年和2005年—2003年,杂志改为全彩版;2005年,杂志从骑马订改为平口订,这一���中国队在上海世乒赛夺回男单冠军,开启了新一轮的盛世。

2007年,中国乒乓球队在世乒赛单项赛、世界杯中包揽了所有冠军,无论是成绩还是团队士气,几乎可以说处在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第二期杂志上摘录了蔡振华送男女队前往南方冬训时的动员讲话,未雨绸缪地为全队敲了警钟。“从客观上讲,对手的心理优势比我们大,因为他们输球是正常的,赢球是赚了。而我们呢?前5届奥运会都是在国外打,这一届呢?北京奥运是我们中国人的百年期盼,对国家、对每个人的意义都是深远的。咱们绝不能因为备战了3年,特别是2007年取得了好成绩而沾沾自喜,绝不能拿2007年的成绩去面对2008年奥运会。”

2月下旬,北京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大练兵——广州世乒赛团体赛如约而至。和2005年上海世乒赛一样,编辑部受广州世兵赛组委会授权制作官方纪念册。其中包含了赛事秩序册、世兵赛中国队独家策划以及精编简史,更随书附赠大型电视纪录片《国球长红》精偏版DVD。

广州世乒赛,王励勤和王楠意外地遭遇到了波折,王楠小组赛敌金正,王励勤同样在小组赛中输给罗马尼亚选手菲力蒙。好在两个人在后面的比赛中都有了转机,中国队也如愿拿到了男女团体冠军。就在男团决赛前,国家队公布了参加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的人选:王励勤、王楠。

结果证明,男乒“二王一马”,女队王楠、张怡宁、郭跃,的确是北京奥运会参赛人选的最优解,中国乒乓球队也在北京奥运会创造了新的历史。男队方面,马琳和王皓两块直板不仅在团体赛上屡屡冲在前面帮助队伍问鼎,在单打比赛中也成功会师决赛,最终马琳十年炼金成功。王励勤也保持了外战不败,并在铜牌赛上战胜佩尔森,守住了中国男乒最后一道关卡。王楠也充分证明了老将的价值,她在女团决赛首盘击败冯天薇,帮助队伍3比0赢得冠军。女单比赛,张怡宁、王楠和郭跃分获前三名,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了理论上可以拿到的全部奖牌。这种“绝对空前也很可能绝后”的表现,让我们毫不犹豫地改变了以往“完全Where”的专题形式,在第九期将“完全北京”改成了“完美北京”。

奥运夺金,创造历史,就是我们新一代中国乒乓人的最大情结!我爱国球,我爱奥运,我爱金牌,但我们更珍视为爱付出的过程。尽管,爱得艰辛,爱得吃力,爱得困惑,爱得痛苦,但我们为爱无怨无悔,在这欢庆的时刻,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爱过了!我们赢了!我们值了!”成绩已成过去,一切从零开始,为了2012伦敦奥运,我们每个中国的乒乓人一定会全力以赴,为了深深烙在自己生命之中的伟大乒乓事业,再爱一次!——刘国梁

北京奥运会女子乒乓球比赛的结果很圆满,女子单打的金银铜牌分布也很合理,跟我们之前想象的没有什么差别。这与我们队员的付出、整体实力,以及她们在这个周期的表现是成正比的,很公平。包括我,包括中国乒乓球界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回报。——施之皓

北京奥运会女单决赛最后一球落地,王楠带着24个世界冠军正式挥别乒坛。9月26日,这位功成名就的大满贯选手又迎来了人生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时刻,郭斌在玫瑰花丛中将王楠娶回了家。大海作证,幸福起航!第十一期杂志,我们特别制作了《“楠”说再见》专题,全程记录了王楠和郭斌的婚礼,也以此致敬一代乒乓女皇。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9

北京奥运会后,兵坛步入无机时代,在2008年的最后一个月,一批新人开始冒头,先有张继科,后有马龙,他俩在全国锦标赛和总决赛上将“二王一马”依次征服,文佳也拿到了全锦赛女单金牌。2009年第一期杂志,我们把张继科和文佳两个年轻面孔放在了封面,以此表达对新一轮奥运周期中年轻力量的“渴望”。

第一期杂志刊登了国家队新的教练班子,刘国梁和施之皓继续担任男、女队主教练,全体教练员的名单中多了两张新面孔——刘国正和张琴。刘国梁在竞聘中提到了未来4年的规划,并将2009年定为起步年,“以求新求创为主题,新周期伊始,再造空间较大,我们要放开手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化竞争机制,扩大竞争范围,创新打法和技战术,打造复合型团队,为后续几年的备战开拓新路”。施之皓着重提到了无机时代的挑战,“由于无机胶水的使用和器材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力量、速度、旋转要素的改变,从而衍生了新的技战术。我们要从六个‘新’字上去工作:寻找新的制胜规律,调整新的训练思路,设置新的训练内容,实施新的训练手段,探索新的技战术,提出新的更强的心理要求”。

4月末,无机时代的第一个世乒赛——第50届横滨单项世乒赛拉开了战幕,中国队再度成为最大赢家,包揽了5个项目的冠亚军,拿到了20枚奖牌中的17枚。王皓4比0击败王励勤男单称王;张怡宁女单封后,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双满贯”。第六期“完全横滨”专题中记录了比赛的各种细节,也完整还原了王皓从崩溃边缘到突破自我的全部过程。刘国梁在专栏中也提到了拯救王皓的过程,“王皓这次世乒赛前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封闭训练时心态起伏比较大。针

对他的情况,教练组研究了很多方案,蔡局(蔡振华)做出了比较大胆的决定,首先肯定他、理解他,然后尽可能地给他减压,甚至让他回北京休息了五天,事实证明这种减压方式对他的帮助很大。”9月份的11届全运会,王皓又狂收男团、男单和混双金牌,第十一期杂志记录了这场四年一度的全国乒乓球体育盛事。2009年的全年杂志中有4个特殊的封面人物:徐寅生、沙拉拉、李富荣和张怡宁。

2月27日,在中国乒协掌舵31年的徐寅生传出了“接力棒”,蔡振华担任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李富荣担任中国乒协名誉副主席。徐寅生最后一次以中国乒协主席的身份讲话时,用长达十分钟的时介绍《乒乓世界》杂志:“作为《乒乓世界》杂志的创始人和主编,我将依托这个平台,为乒乓球运动发展发挥余热,继续宣传乒乓球,推广乒乓球。”我们在第四期把这位“大家长”请上了封面。第十期正值新中国60周年华诞,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期杂志中,时任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又亲自选定了封面人物——李富荣。在横滨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成功连任国际乒联主席的两个月后,沙拉拉来到上海。在第七期的专访中,沙拉拉谈到了乒乓球的未来,“我的梦想是希望中国的职业联盟可以像NBA那样,国际乒联和中国兵协可以一起合作,把中国的超级联赛打造成世界上最好的职业联赛,打造中国的职业联盟,世界性的职业联盟,因为中国是乒乓球运动的中心”。

10月18日,张怡宁和徐威低调完婚,我们在第十二期推出了“和张怡宁一起走过的日子”专辑。这期卷首语中有这么一段话:

《乒乓世界》其实也是这么成长起来的,在关于张怡宁的报道中,一开始是关注于胜负的,就像所有体育类媒体的创始阶段;然后开始提到了张怡宁的气质,然后开始提到了张怡宁的境界,到这期杂志,再来讲张怡宁的故事的时候,已经说到了张怡宁作为“北京符号”和“中国体育符号”的话题。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10

如果将2010年的乒坛做一个划分的话,第50届莫斯科世乒赛团体赛无疑是一个分水岭——在这届比赛之前,中国乒乓球队的焦点几平集中在男队,这届比赛之后,女队又成为了舆论的中心。

2月份,直通莫斯科选拔赛揭开幕布。女队方面,在王楠和张怡宁淡出后,队伍比较“温和”地完成了新老交接,郭炎、李晓霞、郭跃、丁宁和刘诗雯组成了新的世乒赛阵容。相较之下,男队五虎将的名单出奇地“难产”,许昕、张继科和马龙相继抢票成功,这意味着,从2004年开启的“二王一马”时代,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谁去谁留?教练组把“决定权”交给了三个队员。第四阶段,“奥运三虎PK大决战”上演,两战全胜的王皓抓住了机会,获得第四个直通资格。最后一场被称为“马王终极赛”的对决,将队内竞争的残酷性推到了顶峰。马琳在落后的情况下抓住王励勤刹那间的犹豫,以3比1击败对手,踏上了通往莫斯科的末班车。王励勤无缘世乒赛团体赛。第六期杂志中的《残酷日记2010》记录了这一段悲壮的过程。刘国梁在专栏中表达了自己的矛盾心情,“既对他们的巅峰对决充满期待,又怕看到他们其中的一个人输球,怕他们中的一个人离开这支队伍。作为主教练,我和他们的感情都很深,从他们是小队员时,我就带着他们打,一直到我当男队主教练,对他们付出的心血也最多,他们为球队取得的辉煌成绩也是他人无法超越和替代的”。

莫斯科世乒赛,最后一个入选五虎将阵容的马琳成为了男队夺金的最大功臣,他在男团决赛中先后击败了奥恰洛夫和波尔,帮助队伍捧回斯韦思林杯。女队则意外不敌新加坡队,19年之后又一次丢掉考比伦杯,无缘“9连冠”。男队在莫斯科的成长,女队留在莫斯科的眼泪,都被完整地记录在第七期“完全莫斯科”专题中,包括时任女队主教练施之皓在赛后的总结:

从表面上看,失利是“偶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女乒不会输。但是经过总结我们发现,这场失利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们对整个队伍的建设有所放松,对形势的认识不够准确。虽然我嘴上说王楠、张怡宁时代过去了,要有危机感,我们也并不是没有对手,但是具体落实到某一项措施或是训练中,落实到打造、培养年轻运员时,还是有所欠缺。我们平时工作做得不到位,是这次输球最根本的原因。

莫斯科世乒赛后,中国女队痛定思痛,主教练施之皓也不断反思对年轻运动员的使用问题。半年后的广州亚运会,中国女队在决赛中3比0击败了新加坡,第十二期杂志的广州亚运会专题还原了从莫斯科失利到广州亚运会夺金这半年来,施之皓的心路历程。“我们的运动员在场上非常紧张,他们也特别渴望这场胜利,在压力这么大的前提下,我们的发挥还能很正常,这个是最成功的地方,也是中国女队目前最需要的东西。”

2010年全年共有两期杂志封面和运动员无关,一个是第二期的刘国梁——他拿到了2009年度“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教练,他在获奖时动情地说:“我要感谢折磨’我的人和被我‘折磨’的人。‘折磨’我的人是我的师父蔡振华,是他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带到了今天。我更要感谢被我‘折磨”的人,那就是我的教练组成员和队员们。正是因为你们的刻苦训练和比赛,我才能站在这里。”

另一个是第五期的刘国正和芦露,“嫁人就嫁刘国正”终于不再是一句口号了。

2011年,两颗新星翻开了他们充满传奇的大满贯故事页,刘国梁感慨说:“谁都没想到……”施之皓认为:“未来将是‘丁宁时代’。”

鹿特丹世乒赛充满了惊喜。丁宁扛住了2010莫斯科世乒赛失利后的质疑,扛走了鹿特丹世乒赛和新加坡女子世界杯的冠军。在她之前,女乒只有王楠和张怡宁在一年之内拿过三大赛中的两项单打冠军。“扛住质疑”只有四个字,但丁宁付出了多少努力,《乒乓世界》杂志的文字记录下了这些点点滴滴,“莫斯科失利后,我没穿过裙子”“一输球,就有记者问我是不是和莫斯科有关”“失去了一次机会,再想得到下一次,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拿到(鹿特丹世乒赛)冠军后,涌上心头的不光是高兴,也很难过,想到自己这一年是多么不容易,能从莫斯科走到鹿特丹,特别不容易,从失利到夺冠的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机会”。

获得世乒赛和世界杯两项单打冠军后,丁宁站在了世界杯团体赛半决赛第一盘的比赛场上,她的对手正是莫斯科世乒赛输过的冯天薇。“这是我在莫斯科团体赛失利后第一次出战团体赛的重要场次,去年的世界杯和亚运会我都没有在重要场次上场,其实我一直希望上场,去证明我能够站起来。今年单打比赛中我战胜过她,但团体中能不能行还没有验证过,施指导让我上场的目的就是让我‘哪儿跌倒再从哪儿站起来’,上场前我很紧张,在场上打得也不是特别漂亮,落后的时候通过技战术调整,扭转了局面。”

鹿特丹世乒赛充满了激情。张继科的竞技状态调整节奏感十足,“他‘伏’时锋芒尽敛,‘起’时霸气外露”。张继科在2011年初的成绩并不乐观,

许昕、捷克的托马斯、波尔、王励勤都在比赛中战胜过他,直到德国公开赛和欧亚对抗赛“双杀”波尔,张继科开始进入“起”的节奏,两个阶段的“直通鹿特丹”,张继科总分第一。在鹿特丹,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男单比赛便问鼎了冠军,追平了孔令辉在1995年创造的纪录。张继科赛后扯开战袍,“也彻底让乒乓球在全世界的瞩目下‘血性’了一把”。

鹿特丹之后,张继科在成绩上又经历了一段蛰伏,“来到浪漫的巴黎,他又被唤醒了”。继世乒赛后,他再次在决赛中战胜王皓,拿到自己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一年之间包揽世乒赛和世界杯
单打冠军,男乒只有佩尔森和孔令辉做到过。这一年,“这位具有偶像气质的实力派明星,离大满贯也就一步之遥了”。鹿特丹不可复制,哪怕是这些可爱的“小意外”。丁宁丢了枕头“换来”了女单冠军,组委会自摆乌龙,张继科在男单领奖台上捧到了女双冠军“波普杯”。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11

2011年,《乒乓世界》30岁了。刘国梁说“《乒乓世界》是我和队里的一部分,我看《乒乓世界》这么多年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在年底年初能上封面的,是一年里表现最好的”;王楠说“《乒乓世界》不仅仅是一本杂志,她还代表你在乒坛的位置”;王励勤说“感谢《乒乓世界》为我带来的好运”;马琳说“我们对《乒乓世界》非常信任,我每期必看”;张怡宁说“所有的故事和想法,我都愿意在《乒乓世界》里讲”;马龙更是在这一年立下个小目标,“从现在开始,我要争取当选《乒乓世界》的年度人物”。

2011年,“乒乓地理”走进了大家的视野,这一年的第一期杂志从鞍山开始,以城市为单元去展现乒乓球的生存状态,探寻和展示属于每一个城市自己的乒乓球秘密。2011年3月31日,张怡宁正式向媒体公布了退役的消息,中国女乒等待新的时代,等待新的大满贯。

2012年,乒坛迎来了最快大满贯。张继科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男单冠军,创造了445天完成大满贯的纪录。我们记录下了���个神奇的张继科,“他创造了一系列的神奇,这其中的任何一项神奇都足以令人追逐一生。而他仅用不到两年,便完成所有这些”。这一年的3月份,是张继科第一次作为中国男乒头号主力,以全胜战绩帮助中国队卫冕斯韦思林杯。“考虑到从冲击到被冲击的巨大心理变化,赛前还是有不少人对他有一些担忧,如果心理调整不好,比赛出现什么闪失,也许连奥运会都会蒙上一层阴影。可是他挺过来了,用一种最惊心动魄的方式。”张继科在德国队主场球迷山呼海啸的加油声中,被波尔把大比分追成2平,关键的决胜局张继科11:6获得胜利,“强硬地为中国队旗开得胜,赛后张继科被评为多特蒙德世兵赛最有价值球员”。

张继科赛后说:“我第一次打这个位置,老想一鼓作气赢下比赛,打到第四局,从局分3:1开始自己心里已经产生了波动,波尔越来越适应比赛,到了5:3以后自己突然感觉场面上有点被动,但后来我做好了拼第五局的准备,心又定下来了。”他就这样在比赛过程中,成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到了伦敦,张继科没有被奥运会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压下,单打第二场比赛他差点被萨姆索诺夫掀翻,但他顽强地顶住了,接着赢下所有单打比赛。“当他狂奔出比赛场,亲吻领奖台的时候,距离他夺得鹿特丹世乒赛冠军,仅仅过去了445天。”

“张继科的神奇之处在于,他是当之无愧的‘魔咒终结者’。比如奥运会头一年的世乒赛男单冠军无缘奥运金牌,比如男线上无人在连续三次世界大赛中夺冠。”“张继科为什么能这么神奇,除了广为人知的血性和大心脏之外,还有不为人知的无数汗水与煎熬。”大满贯不是张继科的“完结篇”,伦敦奥运会前,张继科说希望自己内心干净地去打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后的张继科觉得自己将要面临很多新挑战,那时他说:“挺有意思的,总面临不同的问题,不是坏事。”伦敦奥运会中,我们还对一场由裁判当了一段主角的“神奇”女单决赛记忆犹新。从谁也没料到的过程中挣脱出来,我们要看到的是,李晓霞在面对已经连续两次在世界大赛中战胜的丁宁,从比赛一开始就异常大胆,义无反顾地向冠军发起了冲击,她战胜了她自己。我们看到的还有,场上情况完全超出丁宁承受范围,让她忍不住在赛场上就哭了出来,一天后肿着眼睛、不得不接受单打结果的丁宁站在团体赛场上顽强地每球必争。我们没想到比赛的过程,而球台两边的李晓霞和丁宁,也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棒。

伦敦奥运会之初,执行总编夏娃邀请了李隼、陈彬和秦志戳三位教练,为本刊撰写了一本难得的奥运日记,马琳和郭焱也在“关键场次”加入进来,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角,记录下了中国队参加伦敦奥运最完整的过程。中国队获得女团冠军后,李隼在日记里吐露心声:“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煎熬中度过的,我曾一度怀疑自己的执教能力,觉得是不是我老了,过时了,还是我不如以前勤奋了。甚至还听人说过,我执教的一世英名将毁在李晓霞手上。这些想法对我们、特别是对晓霞压力真的很大。我们所有的煎熬,所有的坚守,终于在奥运会上爆发了,这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啊!”

《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12

回到国内赛场,2012年的兵超联赛迈出了关键一步,运动员和俱乐部按照双方的意愿,通过协商来签订劳动合同,确定了俱乐部对运动员不仅仅有使用权,同时还有转让权。“这个改变解决了乒超俱乐部自己没有优秀运动员的现象,使俱乐部真正拥有了运动员资源。”在这一年,兵超联赛在赛制上也做了大胆尝试在一、二、四场比赛采用5局3胜制,第三场双打和第五场单打采用3局2胜制,而且每场比赛的决胜局采用7分制决胜。

2013年,乒坛双子星携手再踏征程,刘国梁成为中国乒乓队第五任总教练,孔令辉也升级教鞭,成为女队主教练。第一期杂志用怀旧的封面拉开双子星新篇章,这一年国家队在双子星的带领下,积极推陈���新:直横大战、攻削大战、国乒高校行、国际交流培训、直通加入网络票选等等,都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

李晓霞成为了2013年女乒霸主。她在巴黎世乒赛中斩获冠军,成为女乒第四位大满贯得主。全运会上,她带领山东队获得女团冠军,并且赢得女单冠军。《乒乓世界》第十期的全运冠军采访系列中,记录了李晓霞的成长,“我不是没有对手,我最大的对手是我自己,因为每次想要战胜对手之前,都要先战胜自己。随着我想拿的冠军一个一个拿到,接下来不再是冲击冠军,而应该是更加放得开,更能放手一搏”。

第八期的封面故事,是张继科阐述梦想的力量。在张继科卫冕世乒赛男单冠军后,我们来到他的家乡青岛,在他的家里和他的父母一起翻看老照片,回顾一个又一个张继科成长的故事;我们还征集了球迷的问题,张继科对着用20张A4纸打印出来的问题,一个个耐心地回答;这本杂志中,有张继科的身高鞋码,也有张继科分享鼓励自己的方法。张继科还在这时确立了双满贯的目标,“以前我去喊要拿双满贯,感觉有点空,在说大话,拿了巴黎世乒赛冠军后,我觉得心里有底了,双满贯的目标也更加清晰,我想要的‘挑战的感觉’又来了”。

第十期杂志封面,马龙用“丑陋的胜利”来形容自己的全运会男单决赛,“我原来总喜欢打漂亮球,打舒服球,总是如果一场比赛开局好,我会赢得比较正常,开局不顺,比赛就会被我输掉。其实真正关键的比赛哪有舒服的球,对方都会拼命让我难受,老想着打漂亮球没有用”。刘国梁正希望马龙能有这样一场“丑陋的胜利”,因为这样的胜利能磨练内心,打出最本质的东西。


看完上面的《乒乓世界》记载40年乒乓球发展年华2002-2012(三)”资讯之后,应该对您购买一下商品有帮助:

VICTAS维克塔斯套胶价格-维克塔VICTAS乒乓球底板价格-VICTAS维克塔斯品牌专卖-VICTAS胶皮-VICTAS底板

动库商城:http://www.dku51.com

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加入动库|正品保障|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2005-2025 动库商城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